坐骨神經痛(Sciatica)坐骨神經痛治療/嘉義坐骨神經痛治療/東區坐骨神經痛治療
案例一:50歲的林小姐敘述自己的右腳腳跟與腳底已經痛了約一年,發作時疼痛從腳底往上延伸至小腿、大腿、脊椎骨,影響了日常生活的走動與工作,一直認為自己是腳底筋膜炎,曾嘗試做過針灸、熱敷、物理治療電療,但效果卻沒有太大的改善,在朋友介紹下到診所,何醫師先幫林小姐測試骨盆,發現林小姐有骨盆錯位的情形(右旋,左PI 右AS)右小腿與大腿及臀部都有明顯的壓痛點,這是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所產生的疼痛,醫師建議林小姐先藉由徒手整復將錯位的骨盆調整回正確的位置,再利用微創針刀來鬆解受壓迫的深層疼痛點,前後治療時間約一個半月,林小姐共接受了5次的治療,目前日常生活動作已不受疼痛影響,也能回到工作崗位上繼續工作了!
案例二:李老師因教舞時不慎拉傷,疼痛困擾已久,透過朋友介紹來診所,敘述自己的左側臀部甚至延伸整隻左腳都會麻木疼痛,連坐椅子都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正坐,疼痛指數高達9-10分,嘗試做過針灸與一般復健,但疼痛狀況依舊沒有太大的改善,測試骨盆,發現李老師骨盆有錯位的現象(右旋/Double PI),左側臀部、左大腿外側與左小腿都有明顯的壓痛,何醫師向患者解釋這是因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所造成的疼痛,醫師建議患者藉由徒手整復將沾黏處做初步鬆解再藉由微創針刀來治療深層筋膜對神經的卡壓,初次進行骨盆調整後,李老師自覺疼痛已明顯改善,接續微創針刀來鬆解受壓迫的肌肉筋膜層,一周後回診患者自覺已改善約8成,後續又進行了2次治療目前已痊癒。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坐骨神經被壓迫之後造成的「症狀」,會造成從臀部延伸到腿部、腳掌的痠麻及抽痛症狀,壓迫嚴重時會造成無力的情形。最常見的成因是坐骨神經在腰椎或臀部受到壓迫,造成上述的症狀:
(一) 腰椎相關:腰三橫突綜合症、腰椎椎管狹窄症、骨刺、椎間盤突出、腰椎退化症、骨腫瘤、骨折等。
(二) 深臀症候群:以前俗稱梨狀肌症候群,由於坐骨神經剛好穿過梨狀肌或經過其下方,當梨狀肌受傷勞損發炎季可能造成神經的壓迫,造成坐骨神經痛。後來發現會卡壓坐骨神經的肌肉並不於限於梨狀肌,而是位於臀部深處的肌肉反覆勞損發炎而產生沾黏,進而壓迫卡壓坐骨神經。在發病的前期,只是會偶發的感覺下肢短暫疼痛,漸漸地痛覺會擴大、擴張,從腰部到臀部甚至是大腿。痛感也會從間接性的疼痛轉為持續性的疼痛。
※診斷與治療(微創針刀及結構調整):
	(一) 影像學診斷:根據患者X光或者核磁共振影像,了解患者是否有神經壓迫、骨刺、腰椎椎間盤突出、腰椎椎間隙狹窄、腰椎側彎、骨盆旋轉錯位。
	(二) 理學檢查:檢查是否有腰椎神經根壓迫或者梨狀肌/臀中肌緊張問題(患肢直腿抬高測試、梨狀肌緊張試驗)。
	(三) 臨床判別患者是腰痛、臀痛或者腰臀皆痛並放射到腿部疼痛無力。
	(四) 結構調整:針對骨盆錯位或腰椎旋轉側彎情形作徒手治療,改善不正常結構。
	(五) 微創針刀:依照診斷結果鬆解病處。若是深臀症候群就針對臀部深部肌筋膜卡壓部分鬆解;若是有合併腰椎疾病(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腰椎狹窄)則要一併處理。
	(六) 手術治療:嚴重壓迫神經根或有馬尾症候群,非保守治療可痊癒者。
※微創針刀術後保養:保持良好坐姿、避免過量運動、物理治療與核心功能鍛鍊。
臨床上,坐骨神經痛的病患每日可見,症狀較輕微的患者除了服用藥物緩解之外,可以藉由改變日常不正確的姿勢或習慣,配合物理治療就能有不錯療效;若僅是靠吃藥打針是無法治癒,止痛消炎藥效過後,病情反覆,生活習慣不改善,未針對病因處理,反而是造成病況惡化的主因。在開刀手術這個最後選項之前,微創針刀或者利用增生療法來鬆解相關卡壓的神經,並配合物理治療,同時改善生活中不良姿勢,才是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