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因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頸因性頭痛治療/嘉義頸因性頭痛治療/東區頸因性頭痛治療
頸因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案例:
致病因素
•椎管內的炎性刺激和/或椎間盤機械性壓迫 C1-C3 神經根。
• 椎管外的頸椎小關節紊亂、肌肉痙攣和或韌帶筋膜的炎性刺激或壓迫 C1-C3 神經根分支。
•相關神經:源自C1 神經根後支的枕下神經,源自 C2、C3 神經根後支的枕大神經,源自C3 神經根後支的第三枕神經,源自 C2、C3 神經根前支的枕小、耳大神經。
•70%的頸因性頭痛源自 C2-3 小關節病變。因此,椎管內、外的病理改變均可成為頸因性頭痛的潛在誘因。
•低位頸神經根也可能是頸源性頭痛的潛在原因。
診斷依據(主要依據患者主訴作為診斷)
•頸椎活動度變差,常伴隨同側的肩頸、上臂僵硬或疼痛。
•突然發生之損傷(如甩鞭運動)或慢性勞損。
•疼痛部位:傳導痛會從頸部往前傳至前額或顳部
1.枕大神經:疼痛多發於後枕部,向頂部及前額部放射疼痛
2.枕小神經:後枕部疼痛向顳部放射疼痛
3.枕下神經:後枕部及寰枕關節局限性疼痛,部分伴有語言障礙
•疼痛性質:後枕鈍痛、牽拉痛,有時為放射性疼痛。
•項韌帶處或 C2-C3 棘突上或棘突旁有多個壓痛點,C1 橫突周圍、 C2 棘突、C2-C3 棘間 隙旁多有壓痛點。
•頸椎X光片:骨質增生(骨刺)或椎體錯位。
微創針刀治療
•患者採取低頭俯臥位,頭定點向前屈曲約30~40度。
•枕後項上橫線7個點:中點為枕外粗隆,在項上線上項兩側旁開2.5cm有兩個點,再向外旁開2.5cm也2個點。兩側乳突也2個點。這7點分別為頭穴腦戶、玉枕、腦空、完骨四穴。也是項韌帶、頭後大直肌、頭後小直肌、頭上斜肌、胸鎖乳突肌、頭夾肌及頭最長肌的止點。
•頸椎直線:位於項韌帶或者在C2~C3棘突上或在棘突旁邊壓痛點。
其他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止痛消炎藥、肌肉鬆弛劑。
•物理治療:熱療、電療。
•局部注射:增生療法注射(局部注射葡萄糖或高濃度血小板PRP)、類固醇注射。
除了接受治療之外
頸因性偏頭痛和長期姿勢不良的關係密切,治療完成後應注意平時的姿勢調整,避免損傷,可就診時詢問醫師,放鬆伸展肩頸相關肌群,尤其是枕下肌群的放鬆十分重要,若有頸椎變直的現象也需要每天做頸部毛巾操復健保養,避免復發。